黄雷与孟棉村的结缘,始于2015年。
2015年9月20日下午,随着车辆的起起伏伏,在经过两个半小时后,黄雷抵达了帮扶联系村——德保县足荣镇孟棉村。
当晚,他就在日记本记录下澎湃的心情:“孟棉,我来了!”
孟棉村共有7个自然屯,最远的屯距离村部近20公里,出门不是山坡丛林便是沟河小道,群众生产生活极为不便。为尽快熟悉全村情况,黄雷采取盯紧靠上的“土办法”,克服交通不便、办公条件差等各种困难,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暴晒,他都带着村“两委”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“摸家底”,寻找困难之因,探求脱贫之策,大胆提出孟棉村“三步走”的发展思路,誓将脱贫蓝图绘到底。
起好步 党建引领聚合力
黄雷从村“两委”班子抓起,定制度、明分工、划责任、抓落实。他一边与村“两委”班子谈心谈话,了解干部思想状态,掌握班子运行情况,统一思想认识,想方设法争取支持;一边建立规章制度、加强阵地建设、规范党员活动、培养后备力量,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。在抓好党员理论学习和思想建设的基础上,黄雷带领村“两委”班子围绕“党建引领、村庄治理、服务群众、产业发展”的思路,多次到先进村交流学习,帮助党员干部转变观念、拓宽视野,增强带民致富的能力。同时,不断完善孟棉村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议事、决策制度,严格实行“四议两公开”,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,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强的组织保证。
守初心 心系群众解民忧
“我们与群众的距离其实很近,关键看怎样走进群众的心里去。”谈起驻村工作,黄雷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题。他对全村每一户贫困户的情况都了如指掌,每到一户他都促膝攀谈,拉家常,干农活,主动了解困难,总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,成为群众信赖的“自家人”。
担任第一书记后,他通过申请政策帮扶和向后援单位请求支援,先后解决了孟棉村30户危房改造和32户易地搬迁,硬化了14公里村屯道路,建设2座饮水提升工程,完成7个自然屯农村电网改造,切实解决了群众住房难、出行难、饮水难、用电难等问题。驻村期间,黄雷特别关注村里的弱势群体,千方百计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。逢年过节积极协调后援单位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、捐资助学、医疗义诊等活动,累计发放慰问品价值5万余元、助学金7.6万元,免费为群众义诊200多人次,发放药品价值2000余元。孟棉村当屯年过半百的赵汉报单身一人,因残致贫,靠低保勉强度日,黄雷多次入户与其交心深谈,鼓励他重拾生活信心,协助他种植甘蔗5亩、养蜂10箱,并借助“以奖代补”政策养猪5头,当年个人收入就达近万元。当了解到他会开拖拉机后,黄雷又为他争取农机补贴,让他购买了旋耕机,每年为村里农户春耕翻地增加收入,一下子让他脱了贫,还有了存款。赵汉报逢人便夸:“我能过上好日子,离不开党的好政策,也多亏了黄雷书记的帮忙!”
亮实招 倾心帮扶产业旺
怎样才能充分利用资源禀赋,培育特色优势产业,带领群众尽快脱贫致富?这是黄雷和村“两委”干部时常在一起揣摩的事情。他多次带领村“两委”干部到德保马隘、靖西南坡等地考察,学习引进村集体经济成功经验。结合孟棉村实际,采取“村‘两委’引进、党员带头搞、群众跟着干”的模式,种植脐橙300亩、种植桑树150亩、种植软枝油茶50亩、种植猫豆150亩,打造种桑养蚕、生猪养殖、食用菌种植、清水养鱼4个村集体产业基地,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,辐射带动97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增收,村集体产业从无到有、从弱到强,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。
扎实的帮扶工作,不仅改变了孟棉村贫穷落后的面貌,更激发了群众的创业热情,涌现出一批种养技术能人,掀起了发家致富的创业热潮。全村人年均纯收入从原来的1800元增至1.2万元,全村减贫338人,如期实现整村脱贫出列,村级党组织被评为自治区四星级党支部,黄雷荣获自治区优秀第一书记称号。
“黄书记,不要离开我们!”
2018年3月,驻村期满,黄雷默默收拾行李,准备告别乡亲们回归单位,但面对村“两委”班子和群众的热切挽留,他毅然选择留任,继续与群众奋战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最前线。如今,黄雷虽已回到单位的工作岗位,但他依旧心系坚守了6年的孟棉村,时不时利用周末时间回去走村串户,看看那里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生的变化,回味相处了6年的淳朴村情。2024年4月,黄雷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。
电 话:0776-2868855
E-mail:bjjtqtgzb@163.com
地 址:百色市右江区城东大道200号